English

凸显学术品格和道德风尚

1998-07-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袁运开 我有话说

文集涉及杨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风格与方法、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科学史观、道德风范、治学道路、人文精神及其对世界、对国际关系、对国家民族、对社会、对我国发展科技的策略,对物理学发展前景的预测等诸多方面的深邃思考。

由张奠宙教授担任编辑的《杨振宁文集》现在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科学文化领域中的一件盛事,很使大家高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是20

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套全集上、下两卷,洋洋大观,正如编者在《编者的话》当中所介绍的,“可以说,除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学专业论文之外,这本文集是迄今收得最全的一种。”文集包括传记、演讲和随笔三个方面,涉及杨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风格与方法、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科学史观、道德风范、治学道路、人文精神及其对世界、对国际关系、对国家民族、对社会、对我国发展科技的策略,对物理学发展前景的预测等诸多方面的深邃思考,文字朴实,观点鲜明,情理交融,阐发透彻,反映出一位著名学者的崇高理念,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的深刻洞察力与敏锐的鉴赏力,以及对国家、民族,对年轻一代拳拳之心,对双亲、对师友的真挚之情。书中还有大量展示他人生道路各个阶段的彩色插图和“家世亲情”、“师友之忆”、“记者报道”与杨教授的著述目录及中英文译名对照四个方面的附录,图文并茂,材料汇集相当完整,很是难得。

杨振宁教授通过对他亲身经历的中西方面两种教育的比较,就如何进行教学,如何从事研究,在多处都从不同侧面作了既深刻又中肯的辩证分析,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颇具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他对中国传统的系统学习方法与美国的渗透性学习方法的利弊,分别作了透视,指出前者是一种严格的学习,要人懂的透彻,“好处是根基非常稳,坏处是胆子往往变得非常小,裹足不前,觉得不能随便发表意见。”“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状态”。后者则“不注重稳扎稳打,着重让每个人自己去发展,自己去思考”,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二是对整个的动态有所掌握”,“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坏处是“很多年轻人根基不稳,常常讲出来的话很有漏洞。”

对于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问题,他也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在列出大量实例进行分析以后指出:“一个专业教育,而且又是规定得很多、很严的专业教育,不能够灵活地发挥一个青年学生的喜好和能力。“在今天高度的科技发展,高度的科学分枝的情形之下,要想有重要的突破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教育很多年轻人能够在好些个学科同时掌握住它们的用途,同时掌握住它们的精神,这个需要,跟专业这种体制是背道而驰的。”

他还十分重视个性的发展,指出:“科学是包罗万象的事业,它需要有各方面的才能。如果你想献身科学,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一点,要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科学兴趣和天赋,并不断加以培养和发展。”

杨振宁教授对科学史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科学史的关注也是很值得我这个科学史工作者的崇敬与学习的。他不仅关注,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史的专家,他对物理学史,尤其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我们从他的论文、后记、专题报告和所写的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中,都处处感受到这一点,他总是把科学史的研究与他的专门研究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着眼于历史演变各阶段的特征,着眼于一些科学家学术思想、研究风格的剖析,读来总是很受启迪。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他很重视对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的研究,指出:“对本国学者取得的科学成就确实应该认真对待,中国前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成果更应该珍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做一点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经他所撰写的关于王淦昌先生1941年对中微子的发现的贡献和赵忠尧先生1930年所做实验对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发现的贡献,这两篇专题文章,以及他用日本科学家为了维护他们的前辈在科学上所作贡献,是如何通过科学史研究与外国学者进行斗争的事例,以对比的办法给我们以教育,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杨振宁教授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